人才队伍

院士专家

  董韫美院士,我国计算机软件先驱者之一,在软件理论、技术、工具和汉字信息处理等多个领域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贡献。1936年3月生于云南昆明,195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1983年起为研究员,1984年任博士生导师,1985年起到软件所工作。1990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多人。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中期,主持研制出了国内最早的实用高级程序语言BCY,并在119机、109机、015机等机器上实现了相应的编译程序及其他系统软件。其后的工作包括形式语言理论、编译技术和软件工具。 1978-1980年,首先提出用计算机设计高质量汉字字形的参量图形学方法,解决了有关的实现技术,建立了实验系统,后又发展成汉字字形设计系统。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率先在国内开展软件复用技术研究。在形式规约知识的获取与复用研究中,提出通过机器学习获取规约的MLIRF方法和有关的实现技术,提出上下文无关语言上的递归函数理论。目前从事软件规约与软件设计方法研究。
E-Mail:dym(at)ios.ac.cn

  周巢尘院士,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7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师从胡世华研究员。1985年起任博士生导师,1986年6月起任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1988年10月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7-2002年兼任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所长。他长期从事程序设计理论的研究。在分布式程序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九十年代初和欧洲学者合作,提出和发展了实时系统的逻辑理论–时段演算。
E-Mail:zcc(at)ios.ac.cn
  林惠民院士,1947年11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和萨塞克斯大学工作。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通迅并发系统的理论、工具及应用、模型检测、代数规约、程序模块化理论。
他长期从事并发理论及形式化方法的研究。他设计并实现的交互式证明系统PAM是世界上第一个通用的进程代数验证工具。与国际同行合作提出、并独立发展了传值并发进程的“符号互模拟”理论;解决了π-演算和时间自动机的有穷公理化问题。这些成果已为国内外同行在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所广泛引用,推动了这些领域的发展。他的工作获得1996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199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E-Mail:lhm(at)ios.ac.cn

  冯登国院士,1965年出生,1995年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获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同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信息安全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等。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和称号。长期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工作。他创建了复杂环境下关键信息资源安全可信动态调度与可靠重构理论,主持研制出我国首个动态的国家核心保密通信系统;提出剩余类环上相关免疫函数的频谱特征、可证安全的输入长度可变加密模式设计、条件掩码分析新理论和新方法,主持发明了我国首个成为国际主流标准的密码算法–祖冲之算法;提出高安全等级PKI构建理论与方法,主持研制出我国首个具有入侵容忍功能的高安全等级PKI,构建了我国PKI标准体系。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研制国际和国家标准20多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多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胡世华院士(1912-1998),我国数学的分支——数理逻辑的奠基人、计算机科学的开拓者。在数理逻辑、基础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开展了多方面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富于开创性的科学成果,建立了多项科学概念、理论和定理:建立了一些多值逻辑系统;创建了字上递归函数论;提出了构造简单功能很强的核函数概念,并应用于字上递归函数的范式;提出了程序(算法)语言的描述方法和“原形文法”概念和理论;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四十余篇,有的结果被国外同行写进书中或在文章中引用;与他人的合著《数理逻辑基础》上下册,于1988年被评为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

       唐稚松院士(1925-2008),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专家。60年代中从事自动机理论研究,证明计算机转移命令的许多结构性性质,如转移命令可用循环代替,它比Bohm-Jacopi定理早一年。70年代中从事结构程序设计与结构化语言的研究,推动了国内这方面工作的开展。80年代初开始从事时序逻辑语言XYZ/E及以它为基础的软件工程工具与环境系统XYZ系统的研究,将时序逻辑理论与软件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软件开发自动化的水平,从而提高其生产率。其中时序逻辑语言XYZ/E是世界上第一个可执行的时序逻辑语言。